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篮球协会年度发展论坛上,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就中国篮球的未来规划发表了主题演讲,面对当前国内篮球联赛的发展挑战与机遇,姚明强调,中国篮球需以长远眼光布局,核心是夯实青训基础、提升联赛竞争力,并首次明确表示“不排除CBA扩军的可能性”,这一表态引发业界广泛关注,被视为中国职业篮球改革进入新阶段的信号。
改革之路:从挑战中汲取经验
姚明在演讲中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篮球的改革历程,他坦言,中国男篮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虽有起伏,但整体发展方向是正确的。“我们经历了世界杯和亚运会的考验,这些比赛暴露了问题,但也坚定了我们改革的决心。”姚明指出,中国篮球需从青训体系、教练员培养和联赛职业化等多方面入手,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。
近年来,CBA联赛通过引入选秀制度、优化外援政策等措施,逐步提升竞争水平,联赛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、商业价值待挖掘等问题,姚明表示,篮协正与各俱乐部密切合作,推动联赛治理结构的完善。“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和竞争力的平台,让球员、教练和球迷都能从中受益。”
扩军议题:机遇与挑战并存

在论坛的问答环节,姚明首次正面回应了CBA扩军问题,他表示:“扩军是联赛发展的自然选项,但需谨慎评估,我们需考虑球队的财务健康、地域平衡以及青训配套等因素。”这一表态打破了此前关于联赛规模固定的猜测,为潜在的新球队加入打开了大门。
CBA拥有20支球队,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,而西北、西南等地的职业篮球资源相对匮乏,扩军有望弥补这一空白,带动篮球运动的区域均衡发展,近年来广西、安徽等地的篮球热度持续上升,当地企业已表达出组建职业球队的意愿。

扩军也伴随挑战,姚明强调,新球队的加入必须符合严格的准入标准,包括稳定的财务支撑、完善的青训体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型。“我们不能为了扩军而扩军,每一步都要以联赛长期健康为前提。”
青训与科技:未来发展的双引擎
姚明在演讲中多次强调青训的重要性,他指出,中国篮球需摆脱“急功近利”的思维,将资源向基层倾斜。“青训不是简单培养球员,而是塑造人的过程,我们需要更多有经验的教练,以及科学化的训练体系。”
为此,篮协正推动与教育部门的深度合作,将篮球融入校园体育课程,并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球员晋升通道,科技手段也被纳入青训体系,姚明举例说,通过数据分析和生物力学监测,教练可以更精准地评估球员潜力,避免早期专业化带来的伤病风险。
在职业联赛层面,CBA计划引入更先进的技术统计系统,提升比赛观赏性和战术多样性,姚明透露,篮协正与国际组织合作,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裁判培训中的应用。“科技不仅是工具,更是推动篮球运动变革的力量。”
商业开发:挖掘联赛潜在价值
CBA的商业价值是另一焦点议题,姚明表示,联赛需在转播权、赞助体系和粉丝经济等方面寻求突破。“我们的球迷基础庞大,但商业转化率仍有提升空间。”他举例说,通过优化社交媒体互动和开发周边产品,联赛可以更紧密地连接球迷。
姚明认为,CBA应学习北美和欧洲职业体育的经验,但需结合中国实际。“我们不能简单复制NBA或欧冠模式,而是要找到适合中国篮球的发展路径。”联赛可能探索区域性衍生产业链,如篮球主题旅游和青少年培训营,以拓宽收入来源。
国际视野:融入世界篮球潮流
在全球化背景下,中国篮球如何与国际接轨?姚明表示,篮协鼓励更多球员赴海外联赛效力,同时将邀请国际优秀教练来华交流。“闭门造车无法进步,我们必须保持开放心态。”
他特别提到,亚洲篮球的整体水平正在提升,日本、菲律宾等国的进步值得关注。“中国篮球需在亚洲范围内加强合作,共同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。”CBA可能与国际篮联合作,举办更多跨区域赛事,为球员提供高水平对抗平台。
社区与公益:篮球的社会责任
姚明还强调了篮球的社会责任,他介绍,篮协正推动“篮球进社区”项目,通过修建公益球场和组织业余赛事,让更多普通人接触篮球。“体育不仅是竞技,更是教育和社会凝聚的载体。”
近年来,CBA联赛已联合多家俱乐部开展公益活动,如为偏远地区学校捐赠器材、举办残疾人篮球体验日等,姚明表示,这些举措旨在传递篮球的积极价值观,“让运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”。
信心源于行动
在演讲结尾,姚明重申了对中国篮球未来的信心。“挑战固然存在,但只要我们坚持改革、尊重规律,中国篮球一定能迎来新局面。”他表示,篮协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更详细的联赛发展规划,包括扩军时间表和政策调整。
业界专家认为,姚明的表态释放了积极信号,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宏涛表示:“扩军若能稳妥推进,将激活联赛活力,但需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。”球迷群体则对潜在的新球队充满期待,社交媒体上已出现“支持家乡队加入CBA”的讨论。
随着中国篮球改革步入深水区,姚明及其团队的压力不言而喻,正如他在论坛上所说:“篮球是一项充满不确定性的运动,但正因如此,我们才更要保持信念。”未来几年,CBA联赛的演变或将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试金石。